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充分发挥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关键课程作用,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大学生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9月15日,省教育厅高校思政处、教育部全国高校思政课“手拉手”集体备课中心(吉林大学—吉林省)联合开展“青春正当时 奋进新时代”全省高校思政课导学课活动。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在校大一学生、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进行了线上学习,在广大师生中产生强烈反响。
马克思主义学院于诗榕老师在认真观看之后表示:石院长牢牢树立了问题意识,首先从“大-中-小”三个时空定位,即世界-中国-个人来展开对新时代的内涵、意义等进行有高度有深度的生动讲解,并最终落到时代与小人物之间的关系,密切联系大学生的定位,对于引导初入大学的新生成为“国之大者”发挥了针对性的作用。此外,对于大学生为什么要学习思政课给予了深刻的解读,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思政课,并能够认真学习思政课。对于课程内容的设计、对课程教授过程的打磨都是值得刚刚入职的我需要认真学习的,并以石院长为榜样,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与水平,努力成为一名“四有”好老师。
马克思主义学院袁静雪老师在认真观看之后表示:当代大学生是民族复兴伟大进程的见证者和参与者,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生力军。不仅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圆梦人,更是逐梦人。作为一名思政教师,我们必须认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充分发挥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关键课程作用,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大学生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心怀“国之大者”, 把握大势,敢于担当,善于作为,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教师,我们要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马克思主义学院季良玉老师在认真观看之后表示:作为思政教师,要让思政课在立德树人中发挥出应有作用,在润物无声之中,引导学生坚定正确的价值观,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要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成为社会正能量的引领者。把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传递给学生们,我们当代青年不懈追求的梦想应始终与振兴中华的责任紧密相连。身处大时代,要让学生们明白理应担负起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 不懈奋斗。广大青年既是追梦者,也是圆梦人,追梦需要激情和理想,圆梦需要奋斗和奉献。争做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追梦人、逐梦人和圆梦人。
外国语学院大一学生孙涵同学表示:广大青年人坚定信念理想,发奋成长成才,勇于开拓创新,要密切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力作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用青春和汗水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篇章。
外国语学院大一学生郁智杰同学表示:我们心中有阳光,我们脚下有力量。我们的未来将融汇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行至如今,中国共产党已走过百年砥砺征程,青年的发展与国家、民族未来的发展紧密相关,作为青年我们更要承先哲之大志,应时代之召唤,担复兴之使命,做这新时代的有为青年。
电气信息学院大一学生邹文正同学表示:大学是学习知识的殿堂,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现在,青春是用力来奋斗的。 作为新青年的我们,要积极拥护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国实现伟大复兴做出奉献,奉献吾之青春。奉献吾辈之青春。
视觉艺术设计学院大一学生张煜同学表示:过这次直播我认为我们的大学生活质量取决我们的决定,我们要充实自己的大学生活,不要虚光阴,大学靠的不是别的是我们自己,我们要安排好时间自律,严格规定自己,不要浪费大学美好时光,在业务生活里慢慢充实提升自己。
近年来,学校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发挥思政课教师主导作用,推动教学方法改革创新,引导学生深度参与思政课教学,使思政课从“有意义”变得“有意思”,实现了思政课堂教学的“翻转”。马克思主义学院将以此次全省高校思政课导学课活动为契机,积极探索构建“大思政课”育人格局,扎实推进学校“大思政课”建设,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在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中切实提升学校立德树人成效,引导大学生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培养更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