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院(部): |
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 |
总学时: |
80 |
系(室): |
第二教研室 |
学 分: |
5 |
课程编码: |
45302001 |
课程性质: |
公共基础必修课 |
适用专业: |
全校本科各专业 |
执 笔 人: |
薛丽 |
审 核 人: |
周敏 |
|
|
二、课程定位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程是高等学校一门公共基础必修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课程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基础上,进一步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上揭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轨迹,准确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的核心课程。
先修课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后续课程: 无
三、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和掌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坚定学生科学社会主义信仰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形成良好的基本理论素质和较强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学生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分析和解决社会现实问题能力以及独立思考和勇于创新的能力,激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投身于现代化事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一)历史不再徘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过程
教学内容: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及其科学内涵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及其实质
教学要求:
1.正确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及科学内涵;
教学重点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内涵和理论成果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内涵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导学内容:
1.阅读书目:《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部分;《毛泽东自述》(人民出版社)。
2.观看视频:《人间正道是沧桑—社会主义500年》第24、35集;走向辉煌——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经验。
导学要求:
通过组织学生自主落实导学内容,配合课堂教学深入理解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东方曙光初放——毛泽东思想指导我们站起来
教学内容:
第一讲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1.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历史条件
2.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过程
3.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
4.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5.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教学要求:
1.掌握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历史条件和过程
2.掌握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
3.理解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4.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教学重点:
1.毛泽东思想的内容和活的灵魂
教学难点:
1.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2.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导学内容:
1.思考讨论题:如何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2.阅读书目: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反对本本主义》等,习近平在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讲话。
3.观看视频:《走近毛泽东》
第二讲 从革命到改造: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3.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第三讲 从模仿到自主: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教学要求:
1.掌握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
2.理解我国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做法及经验
3.掌握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重大意义及理论根据
4.掌握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5.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曲折发展
教学重点:
1.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2.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做法及经验
3.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重大意义及理论根据
4.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取得的思想成果
5.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教学难点:
1.如何科学理解和科学评价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2.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取得的思想成果
导学内容:
1.思考讨论题:社会主义初期建设主要成就回顾(1949-1978)。
2.阅读书目:毛泽东:《革命的转变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论十大关系》、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3.观看视频:《人间正道是沧桑—社会主义500年》第29、30集;《复兴之路》之中国新生。
导学要求:
通过组织学生自主落实导学内容,深化对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重要性的认识,认清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的曲折发展。
(三)道路日渐明晰——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引领我们富起来
教学内容:
第一讲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
第二讲 社会主义本质论
第三讲 社会主义道路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第四讲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新时期党的建设理论
第五讲 科学发展观
教学要求:
1.了解并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2.科学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3.全面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
4.深刻认识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和坚持科学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5.理解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6.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基本思想内涵。
7.科学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核心观点和主要内容,把握新时期全面从严治党的思想;
8.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内涵及主要内容,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基本思想。
教学重点: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及基本路线
2.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
3.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4. 改革开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基本思想内涵
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核心观点和主要内容
7.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内涵及主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基本思想
教学难点:
1.科学理解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正确理解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
3.如何认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选择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5.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基本思想
导学内容:
1.思考讨论题:(1)从我国留守儿童现状,看我国社会发展之痛;(2)厉害了,我的国——从新“四大发明”看中国如何实现弯道超车。
2.阅读书目:邓小平:《我国方针政策的两个基本点》、《社会主义首先要发展生产力》、《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习近平:《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3. 观看视频:《将改革进行到底》第1集; 《人间正道是沧桑—社会主义500年》第33、34、39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复兴号:中国标准 世界领先》。
导学要求:
通过组织学生自主落实导学内容,全面理解和科学把握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增强对“四个自信”的坚定信心。
(四)阔步向前迈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带领我们强起来
教学内容:
第一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第二讲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第三讲 中国梦及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
第四讲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建设美丽中国
第五讲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第六讲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七讲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教学要求:
1.科学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提出的根本依据
2. 深刻理解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依据、内容及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变”与“不变”
3.了解新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及内在联系
4.全面理解如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容、措施
5.正确认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6.理解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和全面依法治国内容和要求
7.理解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8.全面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9.正确理解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10.了解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11.正确把握生态文明的理念和要求
12.全面了解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要求
13.理解“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含义和如何正确认识台湾问题的面临的新情况
14.全面认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内涵
15.正确把握共商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6.科学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17.理解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18.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合法性”是来自人民的信任和支持
教学重点:
1.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变”与“不变”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发展和内容体系
3.新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及内在联系
4.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容及措施
5.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6.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
7.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8.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9.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10.生态文明的理念和要求
11.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和平统一
12.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内涵
13.新形势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建的重要发展
14.一切为了人民是中国共产党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
教学难点:
1.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变”与“不变”
2.如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3.如何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4.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5.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6.理解正确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7.如何看待新形势下的对台湾工作方针
8.怎样实现共商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9.如何认识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导学内容:
1.思考讨论题:(1)以实例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新变化;(2) 从吉利与沃尔沃的合作看我国应该如何构建现代经济体系;(3)从“西方之乱”与“中国之治”的比较中理解“在国外越久就越爱国”的说法;(4)由“战狼2”、“红海行动”的热播看如何讲好中国故事;(5)筑梦路上,一个都不能少;(6) 从塞罕坝的巨变看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之艰;(7)从“泼漆老蒋”、“公投建国”到台湾迎来“断交潮”看如何破解两岸困局;(8)从“一带一路”6年成就,看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对世界的贡献。
2.阅读书目: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习近平:《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习近平谈治国理政》;邓小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3. 观看视频:《将改革进行到底》第7、8、9、10集;《永远在路上》第1、2集;
导学要求:通过组织学生自主落实导学内容,使学生全面理解和认识习近平“四个全面”和“五位一体”的思想,理解实现祖国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根本指针和基本要求。理解党的领导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才能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只有始终不忘初心,一切为了人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才能取得成功。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依据教材结构体系,整合教学内容,划分四个专题开展教学。采用课堂精讲、任务驱动、讨论辩论、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把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提前布置问题,实行问题导学。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课前社会热点评析活动,开展学习小组自主学习讨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正确认识和理解党的现行路线、方针和政策;结合使用多媒体、网络资源等教学手段,开展社会调查实践活动汇报展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参与性,成为学习的主体,使学生真正动起来,提高学生思辨能力及表达能力。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本课程为考试课程,采用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模式。其中,形成性考核重点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习惯、自主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和社会实践的成果。形成性考核占总成绩的40%,包括考勤(占20%)、课前新闻热点(占10%)、课堂提问和表现(占10%)、社会调查报告(占25%)、学生小组自主学习任务完成情况(占25%),学生组长对组员评价(占10%)。终结性考核为期末开卷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内容理解掌握情况,尤其是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分析和解决社会现实问题能力以及独立思考和勇于创新的能力。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60%。
七、参考附录
(一)教材选用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8年4月第6版
(二)主要参考书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习近平 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3月第1版
2.《邓小平文选》邓小平 人民出版社 1994年10月第2版
3.《毛泽东文集》毛泽东 人民出版社 1996年8月第1版
八、学时分配表
教学基本内容 |
学时分配 |
理论 |
实验(实训) |
习题讨论 |
其它 |
第一专题 历史不再徘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过程 |
2 |
|
|
|
第二专题 东方曙光初放——毛泽东思想的指导我们站起来 |
10 |
|
|
|
第三专题 道路日渐明晰——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引领我们富起来 |
12 |
|
|
|
第四专题 阔步向前迈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带领我们强起来 |
38 |
|
|
|
小计 |
62 |
|
|
2 |
合计 |
64 |